为什么你的脸会变成“发面馒头”?
文章来源:奥美定修复技术研究院 作者:余东文主任 发布时间:2025-06-27 09:58
作为从事馒化修复多年的医师,余东文主任经常遇到患者带着困惑和焦虑来咨询:“我做的注射填充,为什么脸会肿得像馒头?”今天,就用最通俗的方式和大家聊聊,这种被称为“馒化”的现象究竟是怎么形成的。
馒化简单来说,就是面部不当填充后出现的肿胀感、假面感,就像发酵过度的面团。其核心成因可以归结为四个关键点:
过度追求饱满感
就像气球吹太大会变形,过量填充玻尿酸或脂肪会破坏面部容量平衡。常见于额头、苹果肌等部位的过度注射,导致面部像被“吹胀”般浮肿。有些患者甚至误以为“多打点更持久”,反而加速了馒化进程。
填充层次错位
面部结构如同千层蛋糕,不同组织层对填充物承载力不同。如把本应打在深层骨膜上的材料,误注入浅层,就像在松软土壤上堆石头——填充物会随着表情活动移位下垂,形成鼓包。
审美偏差的陷阱
粗暴思路如“哪里凹陷填哪里”是馒化元凶之一。忽视面部骨相支撑,盲目追求“少女感饱满”,反而破坏了额头转折、颧骨立体度等关键美学标志,导致面部失去灵动感。
材料的“水土不服”
不同部位需要匹配不同材料。例如苹果肌需要弹性好的玻尿酸,若错误使用质地偏硬的材料,就会形成僵硬鼓胀的“发面苹果肌”。更严重的是生长因子等非法注射物引发的异常增生。
临床上常见的馒化发展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:
初期:填充物异常膨胀出现暂时性浮肿;
中期:材料移位产生“双下巴”、“法令纹加重”等表现;
后期:注射区域出现暗沉、僵硬等不可逆损伤。
作为馒化修复医师,余主任想告诉大家:美丽从不是减法。真正成功的医美,是在尊重面部生理结构的基础上,用“微调”唤醒独特美感。如果已经出现馒化现象也不必焦虑,通过正确的科学的治疗方法,绝大多数情况都能得到明显改善。
余主任简介
奥美定修复技术研究院(广州市荔湾人民医院清奥中心升级)清奥修复学术带头人;从事整形美容修复领域20余年,拥有多项研究成果;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认证;在非法注射材料取出、面部整形修复、乳房整形及形体美塑等方面颇有成就;曾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,并多次参与公益援助活动。在余主任2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,其以精湛的技术、独到的审美理念,以及个性化的倡导方案深受求美者好评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