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长因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刺激生长
文章来源:奥美定修复技术研究院 作者:曾主任 发布时间:2025-04-29 14:57
2021年夏天,23岁的小鹿捂着发红的鼻尖冲进诊室时,整张脸都透着不自然的肿胀。这个原本清秀的姑娘,此刻的鼻梁像融化的蜡烛般下垂,山根处凸起两个硬结,皮肤薄得能看到紫红色血管。
一切始于五年前的美容院推销。刚毕业的小鹿被“自体生长因子填充”的广告吸引,美容师宣称“用自己的细胞焕活容颜”。在简陋的操作间里,工作人员抽了她20ml血液,经过离心处理后,将带着浑浊液体的针管扎进她的鼻部。
前三个月确实效果惊艳,但半年后鼻尖开始发痒变硬。美容院解释是“二次生长”,建议热敷促进吸收。直到某天清晨,小鹿发现鼻梁中段鼓出黄豆大小的硬块,整张脸像发酵面团般膨胀,才慌忙前来奥美定修复技术研究院(原广州市荔湾人民医院清奥中心)求医。
CT片显示的情况令医生倒吸冷气——生长因子像失控的藤蔓,在皮下疯狂增殖形成团块,侵蚀着正常组织。更危险的是,这些异常增生组织与血管神经紧密纠缠,贸然切除可能造成面部永久损伤。生长因子取出医师曾浩,给小鹿采取了微创取出术。
历经三次精细手术,医生用比头发丝还细的显微器械,像考古学家清理文物般逐层剥离增生组织。每次术后小鹿都要佩戴鼻部支架,防止残留的生长因子再度“苏醒”。最近一次复诊时,她摸着仍有些凹凸的鼻梁苦笑道:“现在听到‘生长’两个字都害怕。”
这个故事揭开了生长因子的两面性:在正规医疗中,它确实能促进伤口愈合、修复受损组织。但直接注射到健康部位时,这些细胞信号分子就像被拔掉刹车阀的汽车——没有医生对剂量、浓度的控制,没有配套的抑制剂约束,随时可能引发组织异常增生。
如今小鹿的梳妆台上放着曾浩修复团队开具的生长因子凝胶,这次是用于修复术后细微疤痕。“终于学会和生长因子和平相处了。”她对着镜子小心涂抹药膏,“原来它该是修复伤口的帮手,不是造梦的魔术针。”
曾浩工作简介
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,从事一线医学整形美容工作20余年,有着深厚扎实的医学功底,对微整形具有高深造诣。个人成功完成近万例各种美容整形手术,以其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审美理念,将整形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。作为国内早期一批从事整形的专家,曾浩主任在多年的一线工作中培养了数名优秀的年轻医生。并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壁垒,成功获得20多项技术专利,一直立于技术前沿。
相关文章